见《温病条辨》。为芦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蛊毒病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其面赤黄者,是蜴蜥蛊。其脉浮滑而短,病发之时,腰背微满,手脚唇口,悉皆习习,而喉脉急,舌上生疮,……乱下脓血,羸瘦,颜色枯黑而死。”参见蛊、蛊毒病条。
①五音之一。肝者角,其音调畅中正,长而直。②五不女之一。详五不女条。③古时用兽角制成的杯罐作拔罐工具,故名。据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物《五十二病方》载:“牡痔居窍旁,大者如枣,小者如枣(核)者方:以小角角
见《陕西中草药》。为苦荬菜之别名。详该条。
即胞衣。详该条。
古病名。指食后少顷即下利完谷。《医说》引《史记》:“思风者,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张氏医通·大小府门》:“餐泄者,史记名思风。水谷不化,湿兼风也。风邪干胃,木来贼土,清气在下。升阳除湿汤。若饮食下嗌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三方。天南星、木香。为粗末,加生姜,水煎服。治昏迷痰塞,牙紧似中风,经治余痰未平者。
亦称项脊强。指后项背脊间肌肉筋脉牵强板滞不适。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多由风冷乘袭足太阳经,或气血凝滞,脉络不和所致。治宜温散、通络等法。方用葛根汤、姜黄散、香苏散等。又因负重背脊外伤疼痛者,
古病名。指寒邪侵犯肺所致的疝症。《素问·大奇论》:“肺脉沉搏为肺疝。”王冰注:“皆寒薄于脏故也。”其症可见少腹与睾丸胀痛,小便不通等。参见疝条。
见《滇南本草》。为橙皮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