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证治汇补

证治汇补

书名。8卷。清·李用粹撰。刊于1687年。本书汇集了内科杂病的各家论述及本人经验。书中将内科杂病80余种分为提纲、内因、外体、上窍、胸膈、腹胁、腰膝及下窍八类,每类分别记载了多种疾病的证治,内容比较丰富。建国后有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射覆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三。《目经大成》卷二:“针锋深入无碍,即近黄精(晶状体),慢慢针目,针柄会须进不招愆,退而得所。”指将金针推进于虹膜与晶状体之间的手术操作步骤。参见拨内障手法条。

  • 肾中寒证

    指肾受寒邪所致的病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五脏中寒证》:“肾中寒之状,色黑,气弱,吸吸少气,耳聋,腰痛,膝下清,拘挛而疼,昏不知人。”治宜温肾散寒为主。选用不换金正气散、附子五积散、姜附汤等方。如见脐

  • 面风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即眉心疔。见该条。

  • 溽(rù 褥)暑

    溽,湿润。即暑湿。《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少阴司天……四之气,溽暑至。”参暑湿条。

  • 胻骨

    骨名。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即骨。详该条。

  • 李静叔

    【介绍】:见李文渊条。

  • 十三号革象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郁金散,见该条。

  • 丘墟

    经穴名。代号GB40。出《灵枢·本输》。属足少阳胆经。原穴。位于足背外侧,外踝前下缘,当趾长伸肌腱外侧凹陷处。一说“去临泣一寸”(《针灸甲乙经》)。布有足背中间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并有外踝前动脉

  • 嗳气

    证名。见《丹溪心法·嗳气》。指气从胃中上逆,冒出有声之症。其声沉长,不似呃逆之声短促。常伴见胃脘饱胀。多因脾胃虚弱,胃气不和,或挟气、食、痰、火,使胃气上逆所致。也有因肺气不降而嗳者。治宜和胃降逆为主

  • 足太阳之正

    十二经别之一。出《灵枢·经别》。即足太阳经别,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