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道幼
【介绍】:
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
【介绍】:
南北朝时梁代医生。生平欠详。
①尺脉的简称。详寸关尺条。②尺肤的简称。《素问·平人气象论》:“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详尺肤条。
病证名。①指小儿泄泻,迁延不愈不能禁约的证候。出元·朱震亨《幼科全书》。多由久泻不止,或误用攻下,致脾胃阳虚,中气下陷,不能固涩所致。症见泄泻不禁,完谷不化,面神疲,四肢不温,口淡食少等。治宜升提中气
病证名。指瘀血所致的泄泻。《不居集·积瘀泄》:“内有积瘀,胸胁腹痛,泄下光亮如黑漆退光色者是也。”《医林改错》治泄泻日久不愈,或五更泄补肾无效,作瘀血治,用膈下逐瘀汤。
证名。又称喜惊。出《素问·至真要大论》等篇。指遇事容易惊吓,或经常自觉惊慌。常伴见心悸不宁症状。多由心气虚或心火旺,肝阳上亢、胆虚及气血亏损所致。当结合因、证分别论治。
舌中尖红,舌根有淡黄苔。为热入阳明,每有出现黄疸者。如见头汗、身凉、小便黄涩,可用茵陈蒿汤加味,清热利湿退黄(见《伤寒舌鉴》)。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旋覆花之别名,详该条。
喑俳的别称。见《医略十三篇·类中风》。详喑痱条。
是将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两法。是灸法的主体。施灸时艾炷的大小、多少,当以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和施灸的部位结合考虑。如初病体质强壮,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
即产后风痿。详该条。
书名。本赋有二种,均题明·万全撰,但内容不同。①收入《痘疹全书》中,共二篇。上篇论痘,共29条;下篇论疹,共8条。②收入《片玉痘疹》中,一篇,共1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