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斗门方》。为苍耳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幼幼集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角弓痧,心胸胀极,痧毒内攻,故头项向上,形如角弓反张,是脏腑已坏死症也。然反复试验,又得一治法,胸腹胀闷,自不必言,身难转侧,或手足拘挛,不能屈伸,有时踡缩,有
薄白主表,或偏于正虚;由薄变厚,反映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舌淡红、薄白苔,见于健康人或风寒表证,舌淡白而苔薄白,主阳虚,气血两虚等。《辨舌指南》:“苔薄者,表邪初见;苔厚者,里滞已深。”
见本草经解要条。
病证名。见《青囊真秘》卷一。即尘埃入目,见该条。
指比较严重的六淫邪气深入内脏。《灵枢·病传》:“大气入脏,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干燥。《灵枢·寒热病》:“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
见《伤科汇纂》。即脑杓。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