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为苦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飞天蠄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九疸之一。《外台秘要》卷四:“肾瘅,其人唇干,葶苈子主之。”②《辨证奇闻》:“肾疸之症,身体面目俱黄,小便不利,不思饮食,不得卧,人亦以为黄疸也,谁知是肾寒之故乎。”治法须补肾中之火而佐以健脾
书名。1卷。清·潘蔚撰。刊于1877年。分调经、安胎、临产及产后四节。论述简要,内容比较切于实用。本书收入《园医学六种》中。
出《幼科发挥》。即百晬内嗽。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九香虫之别名,详该条。
经外奇穴名。出《类经图翼》。位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4寸,或于百会穴前1寸取穴。主治中风,头痛,眩晕,癫痫等。沿皮刺0.3~0.5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介绍】:金代医家。号瑞泉野叟。盱眙人。著有《伤寒心要》一书。
见许廷哲《保产要旨》。即胀后产。详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目偏视。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