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即红大戟,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卷二十八。即瘟毒喉痹。详该条。
出《素问·方盛衰论》。同肝气不足。详该条。
治则。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高,指上部。如咽喉、胸膈、胃脘等部位;越,升散、涌吐。指病所在上的病证可用升散或涌吐方法治疗,如实热风痰,壅遏上焦,用瓜蒂散。
①肌肉的纹理。见肌腠条。②旧度量衡,十厘等于一分。
①记述可供食用的药物学著作之通称,又称食疗本草。②书名。又有多种不同的著作。①明·卢和《食物本草》4卷(一作2卷),刊于17世纪(即万历、隆庆年间)。此书与明·薛己《本草约言》卷3~4《食物本草》的内
又名疏表。通过发汗以解除肌表之邪,故名。针对病证的寒热,可分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
见《广州植物志》。为甜橙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痘科类编释意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倒扣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