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百会,见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海螵蛸之别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8卷。清·吴世铠撰。刊于1809年。本书现存的清刊本附有朱紫垣《痘疹》1卷,吴氏自撰《集效方》1卷,共10卷。内容系据缪仲醇《本草经疏》的内容,撷其精要,并作了适当的调整和增补。卷1为治疗
病名。见《中医外科学》(上海中医学院编)。由禽类血吸虫尾蚴侵入肌肤而成。多见于养鸭地区的农民,有接触秧田水的病史。以小腿伸侧常见,而陷于泥中的脚部则不发病。其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丘疹或丘疱疹,疱底绕以红
出《灵枢·论勇》。指夏季阳热的气候。
见本草乘雅半偈条。
病证名。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即五更泄,详该条。
【介绍】:隋代医生。僧人,又名释智宣。撰有《发背论》1卷,已佚。
①类中风之一。又名中寒。由于暴中寒邪所致。《医宗必读·类中风》:“寒中,身体强直,口噤不语,四肢战掉,卒然眩晕,身无汗者,此寒毒所中也。”治宜温里散寒。用姜附汤或附子麻黄汤加减。重证先用苏合香丸以开其
出《三奇方》。为南天竹子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