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始创于1076年(熙宁九年),后又在各地增设达七所之多。参见太平惠民局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东医宝鉴》作外丘。即伏兔,见该条。
出《针灸甲乙经》。即傍针刺。见该条。
由失血、贫血或肝血不足而内生的风证。参虚风内动条。
出《素问·气穴论》。即俞府、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左右共十二穴。
经漏证型之一。由于先天不足,早婚,房室不节,分娩过多等原因,耗伤精血,以致肝肾阴虚,阴虚生热,热伤冲任,迫血妄行。症见阴道出血时多时少,淋沥不断,血色鲜红,头晕耳鸣,腰膝痠软,两颧发红,手足心热,甚或
病证名。《竹林寺妇科秘方考》:“经来小腹结成一块,如皂角一条横过,痛不可忍,不思饮食,面色青黄,急用延胡散(延胡索、发灰)。”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虎掌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症因脉治》卷三:“黄汗身肿之症,身热胸满,四肢黄肿而渴,状如风水,汗出沾衣,色如柏汁,久不愈,必致痈脓。又有不恶风,小便利,若上焦寒,口多涎,身冷肿痛,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又有两胫不冷,
古医官职称。北齐和隋代尚药局均设是职。北齐尚药局设典御2人,统管医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