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著作。6卷。清·刘奎(松峰)约撰于1785年。卷1述古,广采前贤有关瘟疫之论,以明其学术渊源;卷2论治,先列总论十二条,次举瘟疫统治八法等;卷3杂疫,集诸疫七十余证,列举放痧、刮痧、治痧诸法及用药
【介绍】:清代医家。字焉文。江苏毗陵(今武进)人。尤长于本草,辑有《本草汇笺》(1660年)一书。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曾学经于西藏甘丹寺。后改习医学。著有《医学史正道》。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丁香阿魏丸,见该条。
出《素问·金匮真言论》。指鼻流涕与鼻腔出血的病症。王冰注:“鼽,谓鼻中水出;衄,谓鼻中血出。”详鼻流涕、鼻衄条。
书名。365卷。朝鲜·金礼蒙等撰于1443年。初刊于1465年。原本已佚,1861年日本用活字排印了266卷本。本书分类整理了约150余种中、朝古代医书。卷1~3医学总论;卷4~12五脏诸论;卷13~
中西医汇通派的简称。详见该条。
病证名。指痿病而致气血厥逆的病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脾脉……缓甚为痿厥。”《类经·刺四支病》:“痿厥者必体废,张其四支而取之,故血气可令立快也。”《张氏医通·厥》:“痿厥者,痿病与躄杂合而足弱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咸虾花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陈士铎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