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虚斑

虚斑

病证名。亦称阴证发斑。多由房劳过度,内伤脾肾,外感风寒而致。《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兼证》:“若先由房劳太过,内伤肾阴,及凉遏太过,内伤脾阳,一减退或消失者。”《圣济总录》卷一百十四:“虚聋者肃肃作声。”《丹溪心法·耳聋》:“又有耳触风邪,与气相搏。其声嘈嘈,眼见光,为之虚聋。”多由肾虚气血亏耗,或病后风邪乘袭所致。属阴虚者,宜滋肾丸四物汤肾气丸等方;阳虚者,用八味丸、益肾散、磁石汤等方。《医述·耳》:“虚聋由渐而成,必有兼证可辨:如面颊黧黑者,精脱少气嗌干者,肺虚;目善恐者,肝虚;心神恍惚,惊悸烦躁者,心虚四肢懒倦,眩晕少食者,脾虚。”参见耳聋条。

猜你喜欢

  • 地浮萍

    见《四川中药志》。为铜锤玉带草之别名,详该条。

  • 失声

    病证名。①悲极气噎,哭不成声音,称失声。②禁不住发出了声音,脱口而出者,也称失声。③即失音,例如《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卷十:“有声音不出之人,服冷剂愈失声。”参见瘖、喉瘖等条。

  • 乌轮赤晕

    证名。《银海精微》:“乌轮赤晕,刺痛浮肿,此肝热也。”即抱轮红。详该条。

  • 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

  • 命门火旺

    即肾火偏亢。详该条。

  • 肩中疽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无头疽生于肩中廉(肩峰正中)者,属三焦、胆二经。证治见肩疽条。

  • 面目虚浮

    证名。指面目浮肿由虚所致者。见《景岳全书·面病》。详面目浮肿条。

  • 痰饮喘逆

    病证名。《症因脉治·喘症论》:“痰饮喘逆之因:饮水过多,脾弱不能四布,水积肠间,成痰成饮,上干肺家。”证见时咳时呕,卧下喘逆,面色虚白,肠中漉漉有声,甚则喘息倚肩。脉多弦滑,如弦紧则为寒饮、弦数为痰热

  • 倪枝维

    【介绍】:清代医家。字佩玉,号凤宾。浦江(今属浙江)人。长于产科,于1728年撰有《产宝》一书,重点论述产后病证,为清以后流行较广的妇产科专书之一。

  • 导龙入海

    治法术语。龙,喻肾火;海,喻肾水。水亏则虚火上炎。于补阴药中少佐附、桂,使虚火敛藏,故借以比喻。此法又称引火归原。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