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气
即脏气。详该条。
即脏气。详该条。
后囟之别称。出《奇效良方》。婴幼儿元气充实者则脑后顶门坚实而矫健。
痰证之一。①指因气虚阳虚,脾胃无力宣行水谷,致痰水结聚于胸膈,浸渍于肠胃者。《诸病源候论·痰饮诸病候》:“冷痰者,言胃气虚弱,不能宣行水谷,故使痰水结聚,停于胸膈之间,时令人吞酸气逆,四肢变青,不能食
即金蟾散第一方,见金蟾散条。
见《分类草药性》。为满江红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骭,胫骨也(《说文》)。宋《荘季裕著鸡肋编》:“疮发于足胫骨旁,肉冷难合,色紫而痒者,此人谓之臁疮,南人呼为骭疮,其实一也。”即臁疮之别称。详臁疮条。
见《湖南药物志》。即虎刺,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五脏气逆证中,肺气上逆的症状,出《素问·宣明五气篇》。肺主气,不论外感或内伤,凡影响肺气的宣发与肃降,均使肺气上逆而为咳,故咳嗽为肺病的常见症状。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马王堆汉墓帛书简称鬾即继病。详该条。
即痘疮。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