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口脉三部之一。详寸关尺条。
【介绍】:见杨文修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即槟芍顺气汤,见该条。
见医级条。
病证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介绍】:晋代医生。字茂先。范阳方城(今河北涿县)人。
证名。《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手少阳之上,血气盛则眉美以长,耳色美;血气皆少则耳焦恶色。”《甲乙经》:“耳焦枯受麈垢者,病在骨。”系指耳廓焦枯、无华,乃阴虚气血少之象。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二方。雄黄、白矾各等分。为末,茶水调敷患处。治风湿诸疮,红肿痛痒,疥疮等症。
见《中药通报》(5):205,1956。即蛤蟆油,详该条。
古代新生儿调护方法之一。小儿初生拭净口中恶血后,用药物内服,以去腹中恶物、脐粪,解胎中蕴积热毒。《千金要方》有甘草法等;李东垣用淡豆豉一味煎汤,与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胃气。《证治准绳·幼科》分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