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蓆疮

蓆疮

蓆是席的异体字。详席疮条。

猜你喜欢

  • 骨蒸

    病名。①五蒸之一。因形容其发热自骨髓蒸发而出,故名。《外台秘要》卷十三:“骨髓中热,称为骨蒸,”《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

  • 膀(bǎng 榜)

    同髈。肩膀。胳膊上部靠肩的部分。

  • 矮瓜

    见《广州植物志》。为茄子之别名,详该条。

  • 仲景十二脉之一。脉浮取盛而有力。为卫气盛之脉象。《诊家正眼》:“日高者,卫气盛也,阳脉强也。”

  • 脾疳积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幼科》。指两胁间有块如石,按之则痛的证候。多由病者营卫俱虚,外感风寒,内伤乳食,停滞既久,以致肝脾气滞血瘀而成。其症可伴有面黄肌瘦,肚硬而胀,肝脾肿大,触痛明显等。治宜利气活血,

  • 太阳之人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外貌特征是“其状轩轩储储,反身折腘。”性格特征是“居处于于,好言大事,无能而虚说,志发于四野,举措不顾是非,为事如常自用,事虽败而常无悔。”其体质特点是“多阳

  • 齿黄

    证名。指齿牙不白而作黄色。多因口腔不洁,或胃中湿热熏蒸所致。治宜加强口腔清洁,或糯糠烧灰擦则齿白。

  • 长夏

    农历六月。《素问·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

  • 胃禁

    出《痘疹经验良方》。禁疮之一。痘疮之毒火内灼于胃,使痘毒不能宣发于肌表,脾胃受灼。其痘现于口唇之间,或三、四点相连;或者诸痘未成浆锭,此痘已先黄熟,兼见面色潮红,气粗热甚,口臭异常。治以清胃解毒为主,

  • 体疽发

    病名。又叫竟体发。《外科启玄》卷四:“发于足太阳经。……上至肺俞,下至肝俞等五穴,左右相同,……或初发时肿上如椒子者死。”即发生于背部的范围较大的有头疽。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全身症状明显。证治见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