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草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蒺藜苗,详该条。
见《陕甘宁青中草药选》。即蒺藜苗,详该条。
证名。即翕翕发热。《内外伤辨惑论·辨寒热》:“翕翕发热,又为之拂拂发热。”详见该条。
病证名。见《医学纲目》卷二十一。①又称食劳疳黄、黄胖。详各该条。②为脾积之俗称。《儒门事亲》卷三:“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已,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俗呼为食劳黄也。”详
劳复证之一。见《诸病源候论·热病劳复候》。参见劳复、温病劳复条。
见《中医方药学》。为五谷虫之别名,详该条。
见《陕西中草药》。为鸭儿芹之别名,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地不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西汉时医生。为淳于意的弟子,当过济北王的侍医。
经穴别名,出《医学原始》。即长强,见该条。
①经穴名。代号KI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上4寸,旁开0.5寸处(《类经图翼》)。另说在脐上3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脐上3寸,旁开
见《药材资料汇编》。为猴枣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