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约编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见中国医学约编十种条。
七气之一。《诸病源候论·七气候》:“寒气,则呕吐恶心。”参见七气、九气条。
【介绍】:五代药学家。一说宋药学家。姓大、名明,《鄞县志》记载为四明(今浙江鄞县)人,《古今医统》记载为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对药物很有研究,在诸家本草和当代用药经验的基础上,以药物的寒温、性味、华实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见曾鼎《妇科指归》。指孕妇临近分娩时转胎引起的腹痛。
出《素问·举痛论》。又称热则气泄。炅,即热之意。气泄,指阳气外泄。热则毛窍腠理疏松而多汗,阳气随汗散泄于外。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髋关节脱臼。详胯骨出条。
病证名。指患疫喉而汗自出。若汗出痧透,喉烂渐退者为顺症。反之,若得汗而痧仍隐,喉烂反盛者则为疫火太甚,邪毒不能外达,为逆证。治宜疏解透达。用粘子解毒汤加减。
用药法则之一。根据五脏生理特性及病变采用补泻法则。《素问·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
病名。见《普济方》卷六十八“如圣胜金铤”条。即飞疡。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