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宋代官吏。字华父。蒲江(今四川蒲江)人。著《学医随笔》1卷。
脏腑惊证之一。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详脏腑惊证条。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三。即缓疽。见该条。
出《素问·皮部论》。太阴经之阴络。名关蛰。详该条。
即温补肾阳。用壮阳补火的药物,恢复脾肾阳气的方法。命门火不足,常见五更泄泻、腹痛肠鸣、四肢冷、舌质淡、苔白、脉沉迟。用四神丸、右归丸之类。
病名。指秋燥伤肺的咳嗽。五嗽之一,见《外台秘要》卷九。《类证治裁》卷二:“燥嗽。秋燥嗽渴,气促,宜甘润,玉竹、沙参、麦冬、梨、蜜、杏仁、蔗汁之属,或复脉汤去姜、桂。”参见五嗽、伤燥咳嗽条。
病名。指耳内流脓。《医学心悟》卷四:“若风热相搏,津液凝聚,变为停豆抵耳之患,或脓水淋漓,或痒极疼痛。此皆厥阴肝经风热所致。宜加味逍遥散。”
病名。即齿。详该条。
即延年茯苓饮,见该条。
病名。《脉因证治》卷下:“咳而声嘶破,俗名声散也。”即音嘶。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