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三国时蜀国医家。据史料记载,著有《意医纪历》1卷,现已不传。
病证名。指妊娠后由于跌损、损伤冲任二脉、气血失和而见阴道流血。《竹林寺女科秘方》:“妇人胎前跌损动红、乃伤胎元、恶血流来不止,速急安胎止血,宜用人参安胎散治之。”(炒蒲黄、人参、川断、当归、炒白芍、生
方药书。林吕何著。载动物药570多种,方剂1090多首。处方主要选自古医书、古本草书、民间单验方。1985年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见《本平圣惠方》卷四十六。即久咳。详该条。
见《浙南本草新编》。为翅茎香青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即梅之果实,详乌梅条。
即补肾阴。详该条。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通经草之别名,详该条。
古病名。出《灵枢·水胀》。指女子下腹部有块状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症。多因气阻血瘀,癖结所致。《灵枢·水胀》:“肠覃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瘪肉乃生。
病证名。见《诸病源候论》。即子悬。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