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膏淋

膏淋

病名。又名肉淋。指淋症而见小便如米泔或脂膏者。多因肾虚不固或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膏淋者,淋而有肥状似膏,故谓之膏淋,亦曰肉淋。此肾虚不能制于肥液,故与小便俱出也。”《证治要诀·淋闭》:“有似淋非淋,小便色如米泔,或便中有如鼻涕之状,此乃精液俱出,精塞窍道,故便欲出不能而痛,……此即膏淋。”治宜补益脾肾,固涩脂液为主。方用鹿角霜丸菟丝子丸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丸等。膏淋因湿热蕴蒸下焦所致者。尿出时灼热,涩痛较虚症明显。《医碥·淋》:“膏淋,湿热伤气分水液浑浊,如膏如涕如米泔。”治宜清利湿热为主。方用草薢饮、八正散海金沙散等。参淋条。本证可见于乳糜尿、前列腺炎、泌尿系感染等疾患。

猜你喜欢

  • 清凉至宝饮

    《痧胀玉衡》卷下方。薄荷、地骨皮、牡丹皮、焦栀子、玄参、天花粉各等分,细辛量加倍。水煎,冷服。治痧症因热致呃逆者。

  • 四诊韵语

    脉学著作。1卷(即《乐只堂人子须知韵语》卷一)。清·何梦瑶撰。首为十二经脉歌,次为四诊心法撮要、辨阳证阴证要诀。书中对诊脉,望色,察面及五官、唇、齿,辨舌,闻声及问症等分别予以论析,并介绍八脉要诀、脉

  • 榄核莲

    见《广东中草药》。为穿心莲之别名,详该条。

  • 澄园医类

    见伤寒类证条。

  • 胎水肿满

    病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十五。亦名胎水、胎间水气。指妇女妊娠五、六个月后,因脾气虚弱,运化失常,胞中蓄水,泛溢周身,以致遍身肿满,腹大异常,胸膈满闷,甚则喘不得卧的病证。相当于羊水过多症。宜健脾行水

  • 出臼

    病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脱臼。详该条。

  • 擎珠毒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心毒。见该条。

  • 热痢

    病名。指痢疾之由肠胃蕴热而致者。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时病论》卷三:“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盖热痢之为病,脉滑数而有力,里急后重

  • 食管

    即食道。上接咽部,下与胃的贲门相连的一条细长管道。为饮食入胃的通道。

  • 寒府

    指膝阳关穴。《素问·骨空论》:“鼠痿寒热,还刺寒府,寒府在附膝外解营。”马莳注:“阳关为寒府也。”位于膝外骨间,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是寒气喜中之处,故名寒府。见阳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