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臊气
即腥臭气。详该条。
即腥臭气。详该条。
见《银海精微》。又名目力。指眼视物的功能,同今之视力。
见《广西中草药》。为古羊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经济海藻志》。为鹧鸪菜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莕菜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白术二钱,人参、黄芪、茯苓各一钱,山药、百合各七分半,甘草五分,前胡、柴胡各二分半,生姜三片,大枣二枚。为末服。治饮食过度,负重努力伤胃而致呕血。
见《中药材手册》。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小便痛如刀割,此乃血门不通,用八珍散不效,急服牛膝汤(牛膝、麝香、乳香)。”
即药罐法。见《外科正宗》。参见药罐法、水罐法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上搭手。见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多由阳明毒火炽盛,上冲齿龈所致。症见齿龈肿起,胀痛,时有脓液流出且臭,甚或齿牙动摇欲落。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可选用清胃散、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牙宣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