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七方。荆芥、羌活、牛蒡子、升麻、川芎、牡丹皮、紫花地丁、赤芍药、木通、紫草、青皮、山楂。加芦笋十株,水煎服。治小儿出痘,稠蜜在肾囊者。
【介绍】:清代医家。字毓礼。黎水(属河南)人。辑有《痢疾论》一书(1752年刊行),采集历代诸家论述,列述辨证、治法、方药,论述亦颇出心裁。
气功学著作。明·伍守阳撰并注,堂弟伍守虚同注。书不分卷,成书于明天启壬戌(1622)年,至崇祯十二年(1639)增注,遂有六万言。全书从总论《道原浅说篇》冠首,下述直论九章,即:《先天后天两直》、《药
【介绍】:参见程玠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五。即肩关节脱臼。详肩胛骨出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野芋之别名,详该条。
①古代全身遍诊法三部九候部位之一。即上部地,两颊之动脉,以候口齿之气。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位于面部,瞳孔直下(眼平视),平鼻翼下缘处。③丝竹空穴别名。见《针灸甲乙经》。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五。又名肉蜒痈。多因手、足三阳经积热毒盛而成。其证手背或脚背肿大有赤痕如蝦之状,疼痛不已。治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消毒饮,外用食盐、酒糟同炒令香,淬以滚汤,淋洗患处;或嫩桂七钱,生
《证治准绳·疡医》卷一方。黄芪一两半,厚朴、防风、桔梗各二两,连翘二两二钱,木香、没药各三钱,乳香二钱,当归五钱,川芎、白芷、芍药、官桂、人参、甘草各一两。为细末,每服三钱,酒煎二至三沸,和渣温服。治
证名。指自觉全身肢体麻木不适感。多由气血不充,卫气不行,或痰湿,或气郁血瘀所致。《兰室秘藏》卷二:“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肘背,或腿脚麻木不仁。”可用神效黄芪汤等。《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有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