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贯

脉贯

脉学著作。9卷。清·王贤撰。刊于1711年。王氏论述脉法,采摭《难经》要旨为提纲,并广引诸家学说,删繁纂要,附述己见以求脉理贯通。

猜你喜欢

  • 灵苑方

    方书。20卷。宋·沈括撰。约成书于1048~1077年。收集内、外、伤、妇产、儿、五官各科验方,并论述鹿、胡麻、鸡舌香等药功用。其中不少验方系当时疗效较高之新方,如至宝丹之治卒中昏厥,竹龙散之治消渴,

  • 髓会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髓会绝骨。”绝骨即悬钟穴。说明本穴与“髓”有密切关系。凡髓病可酌情取用。但此说亦有异议者,《针灸素难要旨》引四明陈氏曰:“脑为髓海,脑有枕骨穴,则当会于枕骨,绝骨误也

  • 后顶

    经穴名。代号DU19。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交冲。属督脉。位于头正中线,百会穴后1.5寸;即入后发际5.5寸处。布有枕大神经分支和左右枕动、静脉分支。主治头痛,目眩,失眠,癫狂,癫痫等。沿皮刺0.5~

  • 归砚录

    医话著作。4卷。清·王士雄撰于1838年。本书汇集王氏在各地行医时的见闻、杂感、学医心得及诊疗经验。并选收诸家医案,附述个人治验,收采较多的民间单方、验方。书中颇多独到见解,并对古代医药文献中某些观点

  • 雷公根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为积雪草之别名,详该条。

  • 徐克平

    【介绍】:见徐芳洲条。

  • 夹喉疽

    病名。《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喉之两旁生疽如何?曰:此名夹疽,属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火热毒上攻而然。”症见咽喉两旁肿起,饮食难咽,疼痛甚剧,或口臭便秘,身发寒热等。治宜解毒泻火,消肿利咽

  • 内经拾遗方论

    书名。8卷。宋·骆龙吉撰。撰年不详。作者鉴于《内经》一书所记疾病,虽有病因、证候,但缺方剂、治法,遂摘取其中62种病症加以注解,并为之拟定处方。其后明代刘浴德、朱练又续补88种病症,体例一仿前书,合编

  • 缪刺论篇

    《素问》篇名。缪刺,针刺法之一,以其与经刺法有不同之处,故名。凡病在经脉,则刺其经穴,是谓经刺(又名巨刺);病在络脉,则刺其皮络,是谓缪刺。本篇主要论述各经络脉发病所采取之缪刺方法。

  • 纯艾条

    见艾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