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为黄荆枝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一草亭目科全书》。即瞳神缩小。详该条。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50~55)。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解剖部位名。见《灵枢·肠胃》:“咽门重十两,广一寸半,至胃长一尺六寸。”俗称喉头。指在口腔之内,为饮食水谷之门,其下部与食道相连。《备急千金要方》卷六对咽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咽门者,肝胆之候。若藏热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出《本草拾遗》。为狼把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杨介条。
见禾髎条。
暑病专著。2卷。明张鹤腾辑,清叶霖增订。张氏原著《伤暑全书》撰于天启三年(1673年)。叶氏据《素问》暑证之论增订,叙述各种暑证之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采辑治暑方剂50余首,详载主病及服法。末附古代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