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脉理

猜你喜欢

  • 油菜子

    见《本草纲目》。即芸薹子,详该条。

  • 瘿气

    见《医学入门》卷六。瘿之别名。详该条。

  • 南政之岁

    出《素问·至真要大论》。详北政之岁条。

  • 帮子毒乌

    见《西藏常用中草药》。为翼首草之藏语名,详该条。

  • 干疳

    病证名。疳疾的一种证候。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七卷。由于小儿乳食不调,心、脾积热,津液虚损所致。症见羸瘦,皮肤干枯,两目干燥凹下,或畏光,夜热不安,啼哭无泪,腹部胀满,口干唇燥,或颈项倒斜。治宜健脾益

  • 灌脓

    出《证治准绳·痘疮》。即贯脓。详该条。

  • 眼楞急

    病证名。又名眼棱紧急。指睑弦紧急的证候。《证治准绳·杂病》:“阳主散,阳虚则眼楞急而为倒睫拳毛。”参见皮宽弦紧、倒睫拳毛等条。

  • 壅肾疮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即冲疽①。见该条。

  • 芩连清心丸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七方。黄芩、黄连、麦门冬、天花粉、茯神、丹参、牛黄、菖蒲、远志。为丸服。治心经蓄热而致的癫证,或时烦躁,眼鼻觉热者。

  • 中州

    指脏腑之应地势部位。《灵枢·九针论》:“六腑膈下三脏应中州。”《难经·四难》:“脾者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