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卒】:十世纪【介绍】:五代时法医学家。于936~957年间与子和撰《疑狱集》。该书在平反冤狱、抉摘奸慝中发挥了历史作用。为宋慈《洗冤集录》的成书创造了条件。
病名。生于下颏部的一种疮疡。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羊须疮。为脾胃湿热郁于肌肤,复感风邪而成。初起在下颏部出现小如粟米,大如黄豆的红色丘疹,焮热痒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治宜祛风胜湿,凉血清热。初服升
病证名。指湿浊上蒙,清阳不升而致的头痛。《东医宝鉴·外形篇》:“湿厥头痛,冒雨伤湿,头重眩痛,阴雨则甚。”由湿浊上壅所致。证见头痛眩晕,头重身重,阴雨时病情加剧,苔白腻,脉濡滑等。治宜温阳化湿为主。用
【介绍】:见熊运英条。
【介绍】:见常效先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郁金散,见该条。
见清·王实颖《广嗣五种备要》。即产后厥。详该条。
即皮肤。《灵枢·九针论》:“皮者,肺之合也。”参见皮毛条。
见《南宁市药物志》。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竹叶汤第三方,见竹叶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