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系医学提举司之主要官员,只设1人,始设于1272年(至元九年),官阶从五品。
出《金匮要略》。为蜂蜡之一种,详该条。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白接骨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民间草药验方》。为牛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生卒】:1281~1358【介绍】:元代著名医学家。字彦修,又称丹溪。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自幼学习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三十岁后才开始学医。他遍走江苏、浙江、安徽各地访求名医,后从罗知悌学医,认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凉粉藤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突然失音,即暴暗。《灵枢·经脉篇》:“足阳明之别……其病气逆则喉痹卒喑。”系指音声不出卒然而发作者。暴病多属实证,多由风寒、风热之邪犯肺所致。因于风寒者,宜温散寒邪;因于风热者,宜辛凉宣散。
经外奇穴名。见《针灸学简编》。即夹脊穴,见该条。
【介绍】:参见郑宏纲条。
针刺手法。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进针后先左转(大指向前)九次,后右转(大指向后)六次,反复交替施行。也可分浅、中、深三层重复进行。有疏通经气的作用。适于疼痛性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