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阴
即补阴。详该条。
即补阴。详该条。
见伤寒心镜条。
病名。《奇效良方》卷六十一:“九曰聚毒寒喉风,喉关聚毒,涎唾稠实,发寒热,仍分上下。关上者依法治疗,关下者难治。”系十八种喉风症之一。参见喉风条。
书名。江苏新医学院编。分上、中、下篇。上篇为中医基础,分述阴阳、脏腑经络、病因、诊法、辨证、治法、药物及方剂;中篇为中医临床,介绍内科、儿科、妇科、外科、伤科、五官科多种疾病;下篇针灸和新医疗法,包括
见广温疫论条。
《圣济总录纂要》卷九方。人参、黄芪(蜜炙)、杜仲(盐酒炒)、山茱萸各三分,鹿茸、天花粉、炙桑螵蛸各一两,炙鸡内金四枚,菟丝子(酒煮)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至四十丸,大枣煎汤送下,日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山大颜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肺有郁热复感于寒所致的咳嗽。古称寒暄。《类证治裁》卷二:“寒包热,热郁肺俞,遇秋冬寒凉辄发咳,寸脉坚,声音窒,但解其寒而热自散。麻杏石甘汤或金沸草散。”参见寒暄条。
药名。见《本草原始》。妇女初潮的月经名金铅,旧时用以入药,现已不用。
病名。断肠草又名钩吻、胡蔓藤、烂肠草、黄藤、毒根等。因误服断肠草中毒。详钩吻中毒条
《证治准绳·疡医》卷四引郭氏方。轻粉一钱半,黄丹、黄柏(蜜炙)、密陀僧、茶叶、乳香各三钱,麝香少许。为末,先用葱熬汤洗净患处,外敷此药。治小儿下注疳疮,蚀臭腐烂,痛不可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