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羊须草

羊须草

见《广东中药》。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详该条。

猜你喜欢

  • 润燥腐腻

    望舌苔的基本内容之一。润燥是诊察津液的盈亏。润指舌苔湿润,说明津液尚充,但若苔润而厚,则表明有湿邪。燥指舌苔干燥,不论见于何种舌苔,均表明津液已伤。腐腻主要是诊察胃阳的标志。腐是胃的阳气有余,能鼓动胃

  • 骨热

    病证名。骨蒸的前驱症状。《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阳气偏盛,水不足,脏腑积热,熏灼肌体,盛则消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症见低热长期不退,或潮热,或发热不规则,烦渴,盗汗等。治宜清热养

  • 肝蒸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

  • 风寒湿痹

    病证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因风寒湿三气杂至,使气血郁滞所致的身重而痛,四肢拘挛,甚则走注疼痛,或手足麻木等。治宜祛风、散寒、利湿。用石顽改定三痹汤、蠲痹汤等方。参见三痹条。

  • 锈铁棒

    见《新疆药材》。为锁阳之别名,详该条。

  • 甲乙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甲乙即甲日与乙日。甲乙属木,木分阴阳。甲为阳木,内应足少阳胆经,故胆旺于甲日;乙为阴木,内属足厥阴肝经,故肝旺于乙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

  • 朱遂

    【介绍】:唐代医家。对《内经》颇有研究,尤精针灸学。撰有《明堂论》1卷,已佚。

  • 厥痛

    病证名。指妊娠心痛。永思堂主人《胎产合璧》:“孕妇心痛,乃风邪痰饮交结,或肝气不畅,若伤于络则乍作乍安,名曰厥痛。若胎动下血,乃伤触子脏也,用安胎散(白术、当归、黄芩、甘草)或火龙散(川楝、茴香、艾叶

  • 离经脉

    离其经常度数之脉。《难经·十四难》:“脉有损至(注:损为减,至为进)……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此外,孕妇临产时,脉象突然一反常态,

  • 小儿盗汗虚热

    病证名。《幼幼新书》卷二十引《玉诀》盗汗虚热歌:“盗汗频频气受伤,藏中虚热小便黄;夜间发热无时节,颊赤唇干口有疮。”治当先退热,次调气,后和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