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筋缠束之处。相当于地机穴。属足太阴脾经之郄穴。位于膝内侧下五寸,辅骨之下陷中。《素问·刺腰痛篇》:“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络外廉束脉为三痏。”
病名。瘟疫的一种。《杂病源流犀烛·瘟疫源流》:“瓜瓤瘟,胸高胁起,呕血如汁是也。”证情多危重。治宜生犀散、加味凉膈散等。参见瘟疫条。
病名。出《外科正宗》卷二。又名红丝瘤。多因母体蕴热更兼血瘀结滞而成。初生婴儿头部、胸乳间生局限性肿块,色紫微硬,漫肿略疼,或大或小。治宜用针刺破瘤体,后服五福化毒丹,外贴黄连膏。即血管瘤。
见王之翰《妇科胎产百病》。即经来呕吐。详该条。
①《备急千金要方》指分娩。②病名。指临产时忽然晕厥。
治疗肺气上逆的方法。①肺气以下行为顺,上逆则为喘为咳,故凡喘咳病症,均应降肺利气,使肺气能清肃下降,用药如旋复花、前胡、苏子、枇杷叶、白前等。②邪热迫肺,引致肺失清肃而上逆,则出现咳嗽气急、咯黄痰,口
煎药法之一。一般对有毛的植物药如旋复花等须用布包煎,以免其毛刺激咽喉引起咳嗽;又如对过小的子仁(如苏子、车前子等)亦宜包煎;有些散剂、丸剂、核仁捣泥等与饮片同煎,为了防止药汤浑腻难服,亦可包煎。
《丹台玉案》卷六方。青皮、浙贝母、天花粉各二钱,蒲公英一握,连翘、鹿角、当归各一钱半。水、酒各一盅,煎服。治乳痈,恶寒发热,焮肿疼痛。
综合性医书。4卷。清·郑寿全撰于1874年。全书论述内科杂症、伤寒、时病及妇科、儿科、五官科等病证的证治。郑氏以医论为主(不载方剂),结合临床体会辨析病机及用药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出《素问·骨空论》。即妊娠。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