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病名。指能互相传染的消耗性疾患。《外台秘要·传尸方四首》:“大都男女传尸之候,心胸满闷,背髆烦疼,两目精明,四肢无力,虽知欲卧,睡常不着,脊膂急痛,膝胫酸疼,多卧少起,状如佯病,每至旦起,即精神尚好
舌苔白厚而干燥的舌象。为脾胃热滞或邪在少阳之证(见《辨舌指南》)。
出《史记·扁鹊列传》。泛指病邪所积聚之处。
【介绍】:元代医家。为金代名医刘完素三传弟子,著《加减方》1卷,已佚。
病名。见《中国医学大辞典》。即蛇腹疔。证治见指疗条。
见《本草纲目》。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凉粉草之别名。详该条。
厥证之一。指因蛔而痛厥者。《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
见《四川中药志》。为珍珠草之别名,详该条。
是金石类药品经过升华提炼制成的升丹、降丹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