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徐表南州记》。为补骨脂之别名,详该条。
借用五行学说阐述树木生发的特性来比喻肝胆的生理特点。肝胆主疏泄升发,疏泄则能助脾胃消化吸收;升发则能使气机舒畅。故肝木喜畅达而不宜抑郁,肝郁则产生胁下痛、嗳气不舒等症。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生地黄一斤(打汁,入酒少许),熟附子一两半(去皮脐切片,入生地汁煮成膏,取附片焙干),山药三两(研末)。以膏捣丸,每服三十丸,空腹米饮送下。治阳虚吐血。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淫羊藿之别名,详该条。
见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条。
骨名。即髋骨。详该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一枝黄花之别名,详该条。
参见《王室养生保健全书》。
《痧胀玉衡》卷下方。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桃仁(去皮尖)、红花、苏木各一钱,青皮八分,乌药四分,独活六分,白蒺藜(去刺,捣末)一钱二分。水煎服。治痧症血结不散。
病名。疟疾之一。出《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牡系牝字之讹,详牝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