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肝经邪热炽盛的病症。《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一:“病苦心下坚满,常两胁痛,息忿忿如怒状,名曰肝实热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夫肝实则生热,热则阳气盛,致心下坚满,两胁痛引小腹,忿忿如怒。气逆目眩
指湿气过甚。《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于内,治以苦热。”参见湿气条。
见《中药志》,为龙胆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见《黑龙江中药》。即獾油,详该条。
出《脉经》。即妊娠。详该条。
病名。①出《素问·病能论》。又名胃脘内痈、胃痈。指痈生于胃脘者。《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
见《中国树木分类学》。为新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为七叶莲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膻中,见该条。
指针刺治疗中,为了达到补虚泻实目的而使用的各种针法。一般分补法与泻法两类。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微旋”、“出针按针”为补,“切而转之”、“摇大其穴”为泻。自元、明以后又有发展,如《金针赋》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