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胆囊点。见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鸡肝散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即齿龋。详该条。
【介绍】:参见林彦圭条。
用通利之药,去除气滞邪壅之证。《汤液本草》卷上:“通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又如产后气血壅盛,乳汁不下,用通草、王不留行等药以通窍下乳。又如湿痹之证,由于湿邪留滞,四肢沉重痠痛,用防己、威灵仙
证名。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指泄泻而腹满的病症。参见泄泻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凉至宝散,见该条。
证名。指突然发作的腰痛。《诸病源候论·腰背病诸候》:“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患腰痛。”多因骤感外邪及闪挫外伤所致。治疗以祛邪及疏通气血为主。参见腰痛
①经穴名,代号ST28.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3寸,旁开2寸处(《循经考穴编》)。另说在天枢下五寸(《针灸甲乙经》);天枢下四寸(《针灸聚英》);“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