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著作。简称《脉诀汇编》。2卷。明·翟良纂,清·林起龙鉴定。刊于1667年。本书论述简要,浅显易明。翟氏论脉颇能融会古说,强调使读者“明于书”、“明于心”,以此领会脉之真传。书中分述诊脉指法,各脉形
【介绍】:北宋人,生平不详。撰《卫生产科方》1卷,已佚。
病名。见《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亦名经从上逆、经从口鼻出、经行吐衄、倒经等。是指经期中或行经的前后,出现周期性的口鼻出血。多因肝经郁火炽盛,经期冲脉气盛血动,血随气火上逆;或阴虚肺热,热伤肺络所致
书名。明·陈文治撰。10卷。刊于1612年。本书分述以内科杂病(包括五官病)为主的病证一百种。每种1篇,每篇先论病候及辨证治法,后附以治疗方剂或针灸法。论述以《内经》及金元医家著述为本,书中选方较多,
【介绍】:宋代人。善养生。著《寿者传》三卷。
见《中药志》。为莳萝子之别名,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灵枢·经脉》:“督脉之别,名曰长强,挟膂上项,散头上,下当肩胛左右,别走太阳,入贯膂。”脉从尾闾骨端的长强穴分出,挟着脊柱两侧上至项部,散布在头上,下行的络脉,下行到肩胛部,左右走向足
病证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人初生洗目不净,令秽汁浸渍于眦,使睑赤烂至大不瘥,故云胎赤。”属胎风赤烂,详该条。
清热、补阴药合用的治法。具有补阴退热的作用。如燥伤肺胃,症见咽干口渴,或热,或干咳少痰者,用沙参麦冬汤。如肺肾阴亏,虚火上炎,症见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者,用百合固金
见清抄本《外科或问》(著人未详)。即瘰疬。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