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药志》。为紫花地丁之别名,详该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乌泡刺根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遍身丹毒、外游丹毒。由心经与三焦积热,发于外而游走不定,复外感风热所致。初发两手臂急痛,若经一、二宿肿气遍身,入心内者即危。宜服五香连翘汤、木香流气饮,以金箍散敷之,
指中药材加入酒中浸泡,作酒饮用的一种剂型。详酒剂条。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多因跌打、压撞所致。可伤一骨或数骨,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触摸时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参见骨
病证名。指齿衄之因于虚火者。《医门补要》卷上:“病后中虚,使脾不统血,无根之火,逼血上涌牙缝而出,脉虚弦,用六味汤加肉桂三分,引火下降。误与苦寒制火,反大涌出,不治。若胃经实火,口臭脉数有力,宜投犀角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大风子,详该条。
见《中药志》。为禹余粮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即能远怯近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