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泉州本草》。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家。生平不详。撰有《备问方》1卷,已佚。
古代下胎毒法之一。小儿初生时以韭根捣汁煮开灌之;或用甘草煎水,浸韭子汁,涂儿唇上。
见本草三家合注条。
即温灸器,见该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合子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下:“痿疮初起形如粟豆,色红,大如梅李,血不出,脓不生,痛不止,久则延及遍身。由火毒而成,宜参疔疮治法。”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四方。赤茯苓、白术(土炒)、苍术(米泔水炒)、黄芩、栀子、泽泻、生甘草、连翘、茵陈、枳壳(麸炒)、玄明粉各一钱。加竹叶二十片、灯心二十根,水煎,食前服。治火赤疮属湿热盛
见《证治准绳·幼科》集六。即无比散,见该条。
见明·赵贞观《绛血丹书》。即产后阴下脱。详该条及子宫脱垂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