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部队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溪黄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家。山西长治人。曾研究脉法,精于伤寒一科,著有《诊家秘要》、《伤寒捷法歌》,均佚。
详补阴条。
经穴别名。《圣济总录》“上林,穴在三里下一夫。”所指即上巨虚。见该条。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方。细辛二两,五味子、熟地黄、生地黄各一两半,人参、茯苓、地骨皮、山药、防风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盐汤送下,日二次。治中风泪出外障。
经穴别名。出《外台秘要》。即丝竹空,见该条。
病证名。脾气虚弱导致湿热郁滞而致的黄疸。《幼幼集成》:“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黄重者利湿清热,用茵陈五苓散;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宜补脾健胃
出《神农本草经》。即刺蒺藜,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红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东中药》Ⅱ(生草药部分)。为徐长卿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