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真元耗损喘

真元耗损喘

证名。见《证治准绳·喘》。指肾虚不能纳气气喘。多由喘证久延,或大病后元气受伤,真阳虚惫,肾气不能归元,孤阳浮越所致。《医贯·喘》:“真元耗损喘,出于肾气之上奔。其人平日若无病,但觉气喘,非气喘也,乃气不归元也。视其外证四肢厥逆面赤烦躁恶热,似火非火也,乃命门真元之火离其宫而不归也。察其脉,两寸虽浮大而数,两尺微而无力,或似有无为辨耳。”治宜八味丸安肾丸养正丹之,煎人参生脉散送下。喘稍定后,以大剂参芪补剂破故纸阿胶牛膝等。八味丸加河车为丸吞服亦可。《类证治裁·喘症论治》:“肾阳虚气脱,孤阳浮越,面赤烦躁,火不归元,七味地黄丸人参、麦冬。肾不纳气,身动即喘,阴阳枢纽失交,急须镇摄,肾气汤加沉香从阴引阳都气丸入青铅,从阳引阴。”参见喘证条。

猜你喜欢

  • 解处

    解剖部位名。见《伤科汇纂》卷二。即关节。详该条。

  • 疑难急症简方

    书名。4卷。清·罗越峰辑。刊于1895年。本书汇集各种急症简易方,分为癫狗恶狗、毒蛇恶虫、食毒五伤、跌打五伤等70类,包括多科病证。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合法

    推拿手法。①又名和法。用两手拇指指腹分别从两个穴位向中间合拢。其起点和止点往往在穴位上。②见曹锡珍《中医按摩疗法》。对抗性地用力推并,使散离的筋肌或脱错的关节得以归合而复原状。

  • 脾舍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地机。见该条。

  • 鏁喉风

    病名。见《囊秘喉书》。鏁,同锁(《集韵》)。即锁喉风。参见喉风条。

  • 梁柘轩

    【介绍】:清末医家。字希曾。嘉应(今属广东梅县)人。长于诊治瘰疬,撰有《疬科全书》(1909年刻行),为治瘰疬之专书。认为此症由体质虚弱,血枯阴亏,气滞痰凝等原因所引起,其治疗主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

  • 杜龙

    出《吴普本草》。为地胆之别名,详该条。

  • 猪石子

    出《济生方》。为豚卵之别名,详该条。

  • 黄帝内经素问校义

    书名。1卷。清·胡澍撰。刊于1880年。书中将《素问》中难解的字、句、文义摘出三十条,通过考据训诂,加以释义,纠正了全元起、王冰注释的一些错误。可供校勘《素问》的参考。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

  • ①病名。虚劳的简称。《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劳亦作痨。《医林绳墨》卷三:“痨者劳也,劳损气血而为病也。”详虚劳条。②病因之一。指过度劳累。《素问·举痛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