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眉疔

眉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疔生于眉部。证治同疔疮

猜你喜欢

  • 传道之腑

    指大肠。大肠能传送糟粕,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故称。《灵枢·本输》:“大肠者,传道之腑。”

  • 消翳复明膏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方。①黄丹四两,诃子(去核)八个,乌贼骨三钱,青盐一两,白蜜一斤。前四味分别为末,将蜜熬数沸去蜡面,下黄丹搅匀,再下余药至紫色取出。次用黄连十两,龙胆草二两,木贼一两,杏仁七十

  • 细米草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半边莲之别名,详该条。

  • 形气

    形,形体;气,脏腑组织的机能。正常情况下,形与气是相互协调的。任何一方出现偏盛偏虚,都是病态。参见形气相得、形气相失条。

  • 肉虫病

    病名。九虫病之一。一名肝虫病。《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肉虫,状如烂杏。……令人烦满。”参见九虫病条。

  • 毛际

    体表部位。指男女生殖器上方阴毛边缘部位。《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绕毛际。”

  • 雷公

    【介绍】:①传说中的上古时代医家,相传为黄帝之臣,精于针灸学术。旧说黄帝与雷公论医药而创制医学。《内经》中的《著至教论》、《示从容论》、《疏五过论》、《征四失论》等多篇,均以黄帝与雷公论医药的体裁写成

  • 风惊食三痫

    小儿痫疾的三种证候,简称三痫。《备急千金要方》:“小儿之痫有三,风痫、惊痫、食痫也”。其发病原理,《婴童百问》:“发痫者,小儿之恶病也。幼小血脉不敛,骨气不聚,为风邪所伤,惊怪所触,乳哺失节,停滞经络

  • 南雅堂医案

    书名。清·陈念祖撰。本书选录陈氏生平治案,原系抄本。传抄至百余年后,于1920年经后人重为编辑、删订予以刊行。共8卷,以病证分为五十余门,包括内、儿、妇各科多种病证治案。治法师古而能灵活化裁。

  • 孙氏医学丛书

    书名。孙鼎宜编撰。初刊于1932年。共六种:《伤寒杂病论章句》、《伤寒杂病论读本》、《难经章句》、《明堂孔穴》(附《针灸治要》)、《脉经钞》、《医学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