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大驳骨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见《区学入门》卷五。《医钞类编·胁痛门》:“虚盛成损,胁下常有一点痛不止,名干胁痛。”《杂病源流犀烛》卷十:“酒色过度,当胁一点痛不止,名干胁痛,甚危,惟大补气血而已。”方用八物汤、补肝散、六味
【介绍】:见俞桥条。
病证名。指小儿睡时惯常头部出汗,无其他症状者。详头汗条。
见《女科秘要》卷二。即妊娠白带。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大成》。即腕骨脱位。详手腕骨脱条。
书名。作者佚名。约为公元279年前著作。一卷,为道家书,其中有丹法及房中健身等内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清凉至宝散,见该条。
病证名。指妊娠后头痛时痛时止,常突然触发。多因痰涎风火郁遏经络,气血壅滞所致。《萧山竹林女科秘方》:“妇人胎前头风痛,不可服药,恐伤其胎,宜用雄黄散(细辛、藁本、川芎、麝香、雄黄、川乌)吹入鼻内少许,
①经穴名,代号BL60。出《灵枢·本输》。别名下昆仑。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火)穴。位于足部,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凹陷处。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及外踝后动、静脉。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