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痧麻明辨

痧麻明辨

书名。1卷。清·华壎撰。刊于1879年。本书专论麻疹(痧麻),首为总论,次列正候、兼候、回候、变候及附候五类。每类又分若干节,介绍证候、治则等内容。末附治痧三方。

猜你喜欢

  • 肾虚经乱

    见《景岳全书·妇人规》。即肾虚经行先后无定期。详该条。

  • 经行吐血

    病名。见《红线女博识摘腴》。多因积热损伤胃络,经行之时,胃经之气随冲气上逆,血随气上所致。症见经行时出现周期性吐血,血色黯红,或经血量少等。治宜清胃热,引血下行。用三黄四物汤,或犀角地黄汤等方。

  • 支连

    出《药性论》。为黄连之别名,详该条。

  • 然骨

    ①经穴名。即然谷穴。《针灸甲乙经》卷十二:“女子不孕,阴暴出,经水漏,然骨主之。”见然谷条。②骨骼部位名。相当于舟状骨部分。《灵枢·脉度》:“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杨上善云:“然骨在内踝下近

  • 水银霜

    见《本草纲目》。为粉霜之别名,详该条。

  • 阳毒栀子汤

    见《证治准绳·伤寒》帙三。即栀子仁汤,见该条。

  • 秦景明

    【介绍】:见秦昌遇条。

  • 李嗣立

    【介绍】:见李迅条。

  • 大腹

    腹的上部,位于胸部与脐之间的部分。《灵枢·经脉》:“是主血所生病者,……大腹水肿。”

  • 胃汁

    即胃津。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