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即粉碎骨折。详见骨折条。
即水针疗法,见该条。
痰证之一。因痰气阻滞胸腹所致。《重订通俗伤寒论·挟痰伤寒》:“中满腹胀,上气喘逆,二便不利,甚或面肢俱肿者,此湿痰挟气阻滞胸腹也,名曰痰胀。先当去郁陈莝,经验理中消胀丸为主。继则视其喘肿胀之进退,酌量
证名。多由毒火内陷心包,疫邪不能外达,甚则神昏谵语,痧隐,喉烂。治宜达邪,解毒,清心开窍。
见《湖南药物志》。为虎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指妊娠腹痛。《资生集》引薛立斋:“妊娠腹中不时作痛,或小腹重坠,名胎痛,用内补丸。”
病证名。指水饮,痰涎上乘于心所致的心痛。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亦称停饮心痛。《诸病源候论·心病诸候》:“心痛而多唾者,停饮乘心之络故也。”《杂病源流犀烛·心病源流》:“曰饮,必恶心烦闷,时吐黄水,
病证名。指痰湿上蒙所致的头痛。《张氏医通·诸痛门》:“有痰湿头痛,其人呕吐痰多,发作无时。”症见头部沉重,疼痛如裹,胸脘满闷,呕恶痰多,发作无时,舌苔白腻,脉滑。治宜化痰祛湿,可用半夏白术天麻汤、芎辛
《素问》篇名。本篇专论疟疾的病因、病理、证候、诊断和治疗原则,故名。
症名。胃寒或痰湿困脾所出现的症状,也见于中风病人。《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