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疔毒

猜你喜欢

  • 湿癣

    病名。皮肤湿疡之一。《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湿癣者,亦有匡郭,如虫行,浸淫色赤湿痒,搔之多汁成疮……其里亦有虫。”由风湿热邪浸入肌肤而成。其症患处皮损潮红,糜烂,瘙痒不止,搔破滋水淋漓,浸淫不断扩大

  • 火痰毒

    病名。《外科真全》卷上:“火痰毒生于耳后上下,坚硬如疬,皮色不变,小儿多有此证。”宜内服消瘰丸,并以火酒磨槟榔外搽。

  • 木香调气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七方。木香、藿香、砂仁、豆蔻仁、甘草。水煎服。治胃气不顺,忽然发呕者。

  • 大加皮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绒毛鸭脚木之别名,详该条。

  • 阴股

    同股阴。详该条。

  • 黄钟

    六律中的六阳律之一。详六律条。

  • 蛊疰痢

    古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即蛊注痢,详该条。

  • 宣白

    即宣肺。详该条。

  • 时行伤寒

    病名。见《外台秘要》卷三。即时行寒疫。详该条。

  • 耳胀痛

    证名。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一。多由肝胆两经热郁化火所致。自觉耳中作胀,或兼疼痛。治宜清肝胆实热。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磨水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