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生肌干脓散

猜你喜欢

  • 滞利

    八利之一。实指痢疾。《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滞利,谓便下脓血相杂也。”治疗参见小儿痢疾条。

  • 千捶纸

    见《外科十三方考》。白砒1.5克,雄黄3克。为细末,取好皮纸一张,将药末撒纸上,摺为十数折,以木槌在纸上捶之,约千余下,使药吸入纸层,至转黄色时为度,外贴患处。治杨梅疮毒肿。

  • 严冬友

    【介绍】:见严长明条。

  • 乳疳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五。指乳部所生疮肿,经年不愈;或乳头溃烂,延及周围;或腐肉不去,好肉不生,破似莲蓬,疼痛难忍者。治宜内服三星汤,外搽白芷散。余参见乳岩条。包括乳腺结核、乳岩等慢性乳病。

  • 野蓼

    见《草药手册》。为金线草之别名,详该条。

  • 皮腠

    指皮肤腠理,为人体卫外的屏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 半栝丸

    《医学入门》卷七方。半夏、栝蒌仁各五两,贝母、桔梗各二两,枳壳一两半,知母一两。为细末,生姜汁煮糊为丸。治湿痰在胃,上干于肺,发为痰嗽,兼胸膈满,或寒热交作,面浮肿。

  • 风寒外束喘

    病证名。指风寒外束,肺气壅阻不宣所致的气喘。《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风寒外束喘,喘必有力,其气粗,有余之喘也。”《景岳全书·杂证谟》:“凡风寒外感,邪实于肺而咳喘并行者,宜六安煎加细辛或苏叶

  • 水碱

    见《本经逢原》。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 俗称屁股。骶骨部两侧隆起的臀大肌部分。《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