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神书
针灸著作。又名《琼瑶发明神书》、《针灸神书大成》、《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有2卷本、3卷本及4卷本数种。旧题宋·刘真人(又作刘党或琼瑶真人)撰。撰年未详。明、清间有数种不同的刊本。重点论述用针手法及诸病的针灸治疗。
针灸著作。又名《琼瑶发明神书》、《针灸神书大成》、《琼瑶捷径灸疾疗病神书》。有2卷本、3卷本及4卷本数种。旧题宋·刘真人(又作刘党或琼瑶真人)撰。撰年未详。明、清间有数种不同的刊本。重点论述用针手法及诸病的针灸治疗。
病证名。《审视瑶函》:“目者肝胆,属风木二经,兼为相火。肝藏血,血不足则风火内生,故目睛为之瞤动。”症见目珠掣动。治宜养血为主,佐以清热息风,可用阿胶鸡子黄汤或四物汤加山栀、石决明、钩藤等。参见睛动条
证名。指两手交叉覆按心胸。《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伤寒溯源集》注:“发汗过多,则阳气散亡,气海空虚,所以叉手自冒覆其心胸,而心下
辛凉解表以透热外出的治法。温病邪在卫分、气分之间,表现为身热、微恶风寒、心烦、口渴、无汗、舌苔黄白等症。无汗是卫分闭而不通,必须辛凉透达,令病人微有汗出(泄卫),从而使气分的热邪得以向外透散(透热)。
儿科医案著作。上、下两篇。宋·钱乙原作,近人张山雷疏注,何光华参补。本书先由张山雷氏将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所录的儿科医案23则及医案中所用的方剂加以注释,后由何光华氏补入万全、缪仲醇、江瓘、喻昌等人
初到一个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暂时未能适应而出现的各种病状。如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泄泻或月经不调等。
①见《广西中草药》。为毛麝香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为佩兰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卷上。即黄仁。详该条。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二。即鹤膝风。详该条。
见《中国药学大辞典》。为白豆蔻之处方名,详该条。
《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卷五十七方。栀子、黄连、石膏、荆芥、紫花地丁、炒枳壳、桔梗、玄参、生地黄、炒牛蒡子、大黄、赤芍药、甘草、薄荷、木通、灯心、竹叶。水煎服。治胸前出痘,攒聚粘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