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见詹文升条。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救荒本草》。为马兰之别名,详该条。
即灵龟八法。详该条。
出《素问·缪刺论》。指足的第五趾。
【介绍】:见吴其浚条。
见《贵州卫生》(11):1959。为水田七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属痿证、痿躄的范围。多由风湿热之邪内窜经络所致,不同于一般温邪袭肺或暑湿壅阻肠胃。《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张,软短为拘,弛张为痿。”临床表现早期类似感冒,如发热、呕吐
病名。生于耳后摺缝间之疽。①见《外科大成》卷三。又名参发颐。多因三焦风毒,兼胆经火邪上炎而成,初起如粟,渐增肿痛,小者如杏,大者如桃。若红肿有头,发热易溃,脓稠者为顺;若黑陷坚硬,抽痛引脑、颊及肩,不
见《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卷五十一。即寿脾煎,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