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体内水湿停滞。由脾肾阳虚,运化水湿功能障碍所致。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腹胀、尿少、面黄、浮肿、舌质淡苔润、脉濡缓等。治当健脾温肾利湿。
见《广西中药志》。为华山矾之别名,详该条。
①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玉堂,见该条。②出《金匮玉函方》,为菊花苗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即栝楼反,详该条。
药物学著作。4卷。清·姚澜(又名维摩和尚)撰。刊于1840年。本书按药物归经理论进行编写。分通经络的药物(即按照十二经及奇经循行的药物)及不循经络杂品。此外,书中附脏腑内景图、十四经穴歌及经脉穴图、总
指冬月感受风寒所致的咳嗽。《不居集》卷十五:“冬月咳嗽,冬月风寒外感,形气俱病俱实者,宜华盖散、加减麻黄汤,所谓从表而入,自表而出。若形气病气虚者,宜补其元气,而佐以解表之药。若专于解表,则肺气益虚,
见《四川中药志》。为四楞筋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五更泄的一种。因恼怒伤肝,肝气怫逆化火所致。《症因脉治·肝火五更泄泻》:“胁肋常痛,痛连小腹,夜多不寐,每至五更,小腹左角一汛,急欲登厕,火性急速,一泻即止。”脉多弦数或洪大。治宜清肝泻火,用龙胆泻肝
即妊娠病。详该条。
即隔饼灸,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