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胎儿娩出。顾允若《妇科辑要》:“胞水已破,儿即堕地,谓之铺蓐。”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炒香附、砂仁、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茯苓(去皮)各八分,人参、木香各五分,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七分,炙甘草少许。为粗末,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脾胃不和,不思
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黄鳝藤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出《灵枢·背腧》。又名膂骨。即第一胸椎棘突。
是针刺面穴以治疗疾病的方法。面部和经络联系密切,“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藏腑病形》)。《灵枢·五色》明确指出,在颜面,“五藏六府肢节三部也,各有部分”,并具体记
出《名医别录》。即甜瓜子,详该条。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方。地骨皮、茯苓(去皮)、牛膝(酒浸)、熟地黄、人参各一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腹温酒送下。功能补诸虚,安五脏,坚骨髓,养精神。治五脏虚损。
【介绍】:见徐彪条。
症名。《审视瑶函》:“此症乃目之白睛忽变青兰色也。”即白睛青蓝,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