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灯火灸

灯火灸

俗称打灯火。出《本草纲目》。指用灯草蘸油燃火在穴位上直接点灼的一种灸法。操作时,取灯心草一段,蘸以植物油,点燃后对准穴位迅速灼灸,当灼及皮肤时,可听到“拍”的响声。灼灸次数,根据病情需要掌握,一般3~5次。灸后局部应保持清洁,涂以消炎软膏,防止感染。适用于腮腺炎,小儿惊厥,小儿消化不良,呃逆等病症。

猜你喜欢

  • 正体

    整复之意,即整治人体骨折、损伤的病症。出《正体类要》上卷。明、清时代正骨科也有称为正体科的。

  • 兰止庵

    【介绍】:见兰茂条。

  • 王三尊

    【介绍】:清代医学家。字达士。海陵(今江苏泰兴)人。究心医学30余年,擅长内科杂症,治病善于通权达变。提出“既不可离乎书以治病,亦不可泥乎书以立方”,“医者立方,当先立案”,“庸医误人,忙医亦误人”等

  • 五色带下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四。亦名带五色俱下、带下五色。指从阴道流出杂色秽浊的液体。多因湿热蕴结下焦,积瘀成毒,损伤冲任带脉所致。症见五色秽浊之液从阴道流出,或有恶臭气味,绵绵不断。治疗见湿毒带下条。临

  • 实火眩晕

    证名。指眩晕由风火相搏所致者。属火冲眩晕之一。《症因脉治·火冲眩晕》:“言风主乎动,木旺火生,则为旋转,此五志厥阳之火上冲,而为实火眩晕之症。”《杂症会心录·眩运》:“若实火眩运者,其人必强健,其症必

  • 外科方外奇方

    书名。4卷。清末·凌奂撰。撰年不详。本书收集作者常用的外科经验方(包括五官科及皮肤科),分为升降部(系化学制剂类)、围药部、内消部、内护部、化毒部、拔毒部等共21类,附补遗方1类。现有《三三医书》本。

  • 水性流下

    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往下流的自然现象,比喻水湿邪气所致病变有向下趋势的特点,如腹泻、下肢倦怠和浮肿等。

  • 小儿久痢羸瘦

    病证名。小儿久痢不止而致身体羸瘦的证候。《太平圣惠方》第九十三卷:“夫小儿久痢羸瘦者,由因乳食不节,脏腑风挟疳气,肠胃冷热不调,变为下痢,经久不差,则脾胃虚弱,谷气减少,气血不荣,故肌体羸瘦也。”治宜

  • 祁坤

    【生卒】:十七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广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专门研究外科,闻名于当时。曾任太医院院判等职。撰有《外科大成》一书。

  • 山羊蹄

    见《本草纲目》。为酸模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