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火热之邪郁而成毒。在各种病证中,尤以外科的疮疡肿毒为多见。②指烫火伤感染。
见《本草纲目》。为葡萄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郭雍条。
同肾阳虚衰。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卷六十五。详久咳条。
见《云南中草药选》。为小红参之别名,详该条。
指全身发热的症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身热。”亦有阳气虚衰而见身热者。《素问·刺志论》:“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详发热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疫痧草》:“烂喉疫痧,以喉为主。喉烂浅者疫邪轻,喉烂深者疫邪重。”相当于猩红热。参见烂喉痧条。
【介绍】:元代医生。文江人。撰有《医方大成》等书。
见幼科发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