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古典>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漏底伤寒

漏底伤寒

病名。指伤寒下利甚至泄利不止的疾患。《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身热面赤,足冷脉沉,下利清谷,身体疼痛,此为阴利寒证,俗呼漏底伤寒,医用四逆人参茯苓白术肉桂肉果砂仁木通灯心升麻。”《重订通俗伤寒论·伤寒兼证》:“外感证一起,即直肠洞泻,不因攻下而自利者,世俗通称为漏底伤寒。然有协风、协寒、协热、协食之别。”协风者,可用肠风汤加味;协寒者,轻则胃苓汤,重则附子理中汤;协热者,先与葛根芩连汤,继用加味白头翁汤;协食者,先与枳实导滞汤,继与芩连二陈汤。参见太阴脏病条。

猜你喜欢

  • 丹增彭措

    【介绍】:清代藏医药学家。全名帝玛尔·丹增彭措。“帝玛尔”为寺院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经院附近)。丹增彭措曾在该寺获“格西”学位(相当今日之博士学位)。出身于世医家庭,父亲多吉扎喜亦是著名藏医学

  • 妊娠外感黄苔舌

    孕妇外感见黄苔。为邪已化火的里热证,宜白虎汤清里热,以免热邪伤胎。若面黄舌苔黄腻,为湿热在里,当清热利湿(见《伤寒舌鑑》)。

  • 湿气

    ①六淫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湿气,为长夏的主气。湿属阴邪,性质重浊而粘腻,能阻滞气的活动,影响脾的运化。外感湿邪,常见体重腰痠,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湿浊内阻

  • 山葡萄根

    见《江西草药》。即蛇葡萄根,详该条。

  • 元气

    即原气。详该条。

  • 坚者耎之

    治法。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对坚实的癥积要用削伐软坚的方药治疗。例如腹中瘀血阻滞,形成癥积,用破瘀消癥软坚之法;瘰疬结块,用消瘰丸之类。

  • 元希声

    【生卒】:八至九世纪【介绍】:唐代医家。撰有《行要备急方》一卷。《外台秘要》记载:元希声为元侍郎(唐宫庭主管医疗等的官员),曾集有《张文仲疗诸风方九首》。

  • 血陷

    痘疹五陷证之一种。《痘疹精详》:“血陷之证,与紫陷相似,须要详辨。血陷透顶通红,不带紫色。紫陷属血热必气粗,身热,口渴,烦躁,治宜凉血为主;血陷属气虚,气弱不能统血,故血僭居气位,痘也红而陷也,见症必

  • 王于圣

    【介绍】:见王勋条。

  • 白鸡儿

    见《草药手册》。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